【通儒院】的意思和解释
【通儒院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书)
- 通儒院前身为大学院,在〔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〕中即已规划大学院为学问极则,主研究不主讲授,亦不立课程。到了〔奏定大学堂章程〕改名通儒院后,体制益详,但仍主研究,无讲堂功课。入学资格为分科大学毕业生,以其所欲考究之学艺,具呈分科大学教员会议,由总监督核定。入学后视其研究系属某分科大学之某学科,即归该分科大学管理,许由该学科教员指导;但若研究与其他分科大学学科有关,可兼修。
通儒院学员在院不须保结,不交学费,若欲至某地考察,也可支给旅费。在院二年后,经该分科大学监督核准可兼理事务或迁居他地。其研究学期以五年为限,成绩每年审查一次,以能发明新理着有成书,能制造新器足资利用为毕业。
由于学制初具,学堂育才不能躐等,取士之学至少须先于大学堂奠立基础,故晚清高等教育之兴学,乃由预备科而本科,渐次发展,通儒院未及施行。民国以后,通儒院又改名大学院,不设年限。直到1929年,国民政府公布〔大学组织法〕,大学院又改名,规定大学以上设研究院,但至少须含三个研究所;研究生肄习两年以上成绩合格者,即授予硕士学位。后于民国二十三、二十四年相关法令续有颁定,我国高深学术人才养成教育从此方奠下发展的基础。
--作者:黄春木
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,不保留版权,如有侵权,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! 免责声明:本站非营利性站点,以方便网友为主,仅供学习。
Tip:SCC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