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洋务运动】的意思和解释
【洋务运动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修订版)
- 清朝(约十九世纪中叶)大臣李鸿章、曾国藩、左宗棠等人在英法联军之役后,深觉近代技术的重要性,而派遣留学生、制兵器等的洋务运动。但因积弊过深、财力不足而告失败。
【洋务运动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书)
-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;清咸丰年间,由于英法联军之役,使清廷慑于西方的船坚炮利,深感军事、外交、人才、科技等方面皆不如人,因此展开了模仿西学以求富强的运动,是为洋务运动。倡导者主要有恭亲王奕欣、军机大臣文祥,以及曾国藩、李鸿章、左宗棠、张之洞等。洋务运动自咸丰十年(1860)英法联军结束,至光绪二十年(1894)中日甲午战争爆发,历时三十多年;在教育方面的建树,主要有下列诸点:
1.创建新学堂:大致可分三类。
(1)方言学堂:主要有同治元年(1862)的京师同文馆、同治二年的上海广方言馆、同治三年的广州同文馆、光绪十九年(1893)的湖北自强学堂;此类学校以学习外国语文为主,培养翻译人员。
(2)军事学堂:主要有同治五年的福州船政学堂、光绪七年(1881)的天津水师学堂、光绪十二年的天津武备学堂、光绪十三年的广东水师学堂、光绪十六年在南京设立的江南水师学堂、光绪十九年的天津军医学堂、光绪二十一年的湖北武备学堂;这些学堂主要培养能使用洋枪、洋炮的军官和士兵。
(3)技术学堂:主要有同治四年(1865)上海江南制造局附设的轮船制造及驾驶科、光绪六年(1880)的天津电报学堂、光绪八年的上海电报学堂、光绪十八年湖北矿务局附设的采矿工程学堂;这些学堂主要培养会操作、修理西洋机器的人员和通讯人员。
2.开办留学教育:最初倡议者为容闳,同治十年(1871)曾国藩、李鸿章接受所议联名奏请,后获批准,由陈兰彬、容闳任正、副监督,选派聪颖幼童一百二十名,分四批赴美,每批三十名,学习期限十五年。第一批于同治十一年成行,为中国近代公费留学之始。第二、三、四批分别于同治十二年、十三年、光绪元年(1875)如期成行。除了派遣学生赴美留学外,光绪元年闽浙总督沈葆桢奏派福建船政学堂学生五人,赴法学习船政;光绪二年李鸿章奏派武备学堂武弁七人,前往德国学习兵技;光绪三年李鸿章、沈葆桢联合奏派福建船厂制造学生十四名、制造艺徒四名,赴法学习制造,另派驾驶学生十二名,赴英学习驾驶。
3.翻译西书:为了积极介绍西学,英美传教士与国人重开合译西书的风气,成果甚为可观。官方译书首推江南制造局,次为北京同文馆;此外,金陵制造局、北京海关总税务司、天津水师学堂、武备学堂,亦兼事译书,前后翻译有关天、算、声、光、化、电等西书数百多种。
由于守旧势力的反对,帝国主义的歧视,以及倡导者对西方文化的认知不足,彼此又缺少整体合作,使洋务运动终遭失败,并未达到原有的自强、求富理想,但它毕竟为近代中国开设了第一批外语、军事、科技学校,派遣了首批欧、美留学生,翻译了大量西书,进而挽救了中国旧教育的沈詧,奠定了中国近代化的基础。
--作者:井敏珠
【洋务运动】 图片鉴赏
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,不保留版权,如有侵权,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! 免责声明:本站非营利性站点,以方便网友为主,仅供学习。
Tip:SCC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