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肃然起敬】的意思和解释
【肃然起敬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成语词典版)
释义
因受感动而庄严地兴起钦佩恭敬之心。语本南朝宋.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规箴》。
典源
南朝宋.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规箴》远公在庐山中,虽老,讲论不辍。弟子中或有堕者,远公1>曰:「桑榆之光2>,理无远照;但愿朝阳3>之晖,与时并明耳。」执经登坐,讽诵朗畅,词色甚苦。高足4>之徒,皆肃然增敬5>。
(1) 远公:即释慧远。东晋高僧,公元334~416。俗姓贾,雁门楼烦人。初学儒家、老、庄,二十一岁往太行恒山参见道安大师,听讲《般若经》,遂从而出家。后入庐山住东林寺,领众修道。善于般若,并兼倡阿毗昙、戒律、禅法。因此中观、戒律、禅、教及关中胜义,都仗慧远而流播南方。曾与刘遗民等人,在阿弥陀像前立誓,共期往生净土,故后世净土宗尊为初祖。闻名弟子有慧观、僧济、法安等,另有雷次宗传其礼学。
(2) 桑榆之光:日落时从桑、榆树梢上射出的余晖,比喻人的晚年。
(3) 朝阳:早晨的太阳。朝,音ㄓㄠ。
(4) 高足:古称最上等的良马,后用作对他人弟子的美称。
(5) 肃然增敬:庄严地增加了恭敬之心。肃然,庄严恭敬地。
(1) 远公:即释慧远。东晋高僧,公元334~416。俗姓贾,雁门楼烦人。初学儒家、老、庄,二十一岁往太行恒山参见道安大师,听讲《般若经》,遂从而出家。后入庐山住东林寺,领众修道。善于般若,并兼倡阿毗昙、戒律、禅法。因此中观、戒律、禅、教及关中胜义,都仗慧远而流播南方。曾与刘遗民等人,在阿弥陀像前立誓,共期往生净土,故后世净土宗尊为初祖。闻名弟子有慧观、僧济、法安等,另有雷次宗传其礼学。
(2) 桑榆之光:日落时从桑、榆树梢上射出的余晖,比喻人的晚年。
(3) 朝阳:早晨的太阳。朝,音ㄓㄠ。
(4) 高足:古称最上等的良马,后用作对他人弟子的美称。
(5) 肃然增敬:庄严地增加了恭敬之心。肃然,庄严恭敬地。
典故说明
「肃然起敬」典源作「肃然增敬」。南朝宋.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规箴》中有一则记事:净土宗始祖慧远大师,在庐山讲学,当时他虽已老迈,依然讲论不辍。他看到弟子中有人怠惰了,就说道:「桑榆之光,理无远照;但愿朝阳之晖,与时并明耳。」说自己像桑榆上的落日余晖,已经不久人世,但弟子们就像初昇的朝阳,光热与时俱增,希望弟子们能够把握青春年少,及时努力。慧远说完后,就拿起佛经,继续登座说法。那些高材生看慧远虽老,却仍卖力讲论,就非常庄严地增加了恭敬之心,因此更加努力。后来「肃然起敬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指因受感动而庄严地兴起钦佩恭敬之心。
书证
- 01.宋.王柏〈默成定武兰亭记〉:「暇日摩挲展观,对诸贤姓名,肃然起敬。」
- 02.《初刻拍案惊奇.卷二一》:「部郎起初只晓得认义之事,不晓得还金之事。听得说罢,肃然起敬道:『郑君德行,袁公神术,俱足不朽!』」
- 03.《二刻拍案惊奇.卷八》:「沈将仕见王朝议虽是衰老模样,自然是士大夫体段,肃然起敬。」
- 04.《聊斋志异.卷一一.齐天大圣》:「入殿瞻仰,神猴首人身,盖齐天大圣孙悟空云。诸客肃然起敬,无敢有惰容。」
- 05.《儒林外史.第二六回》:「因将他生平的好处说了一番,季守备也就肃然起敬。」
- 06.《三侠五义.第六回》:「说罢,同了包公,竟奔玉宸宫。只见金碧交辉,光华烂漫,到了此地,不觉肃然起敬。连杨忠爱说爱笑,到了此地,也就哑口无言了。」
- 07.《老残游记.第九回》:「子平听说,肃然起敬道:『与君一夕话,胜读十年书!』」
词典附录
- 修订本参考资料:因受感动而钦佩恭敬。儒林外史˙第二十六回:因将他生平的好处说了一番,季守备也就肃然起敬。老残游记˙第九回:子平听说,肃然起敬,道:与君一夕话,胜读十年书!
【肃然起敬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修订版)
- 因受感动而钦佩恭敬。《儒林外史.第二六回》:「因将他生平的好处说了一番,季守备也就肃然起敬。」《老残游记.第九回》:「子平听说,肃然起敬,道:『与君一夕话,胜读十年书!』」
【肃然起敬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简编版)
- 因受感动而钦佩崇敬。
【造句】他舍己救人的义行,令人肃然起敬。
【肃然起敬】 图片鉴赏
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,不保留版权,如有侵权,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! 免责声明:本站非营利性站点,以方便网友为主,仅供学习。
Tip:SCC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