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刃迎缕解】的意思和解释
【刃迎缕解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成语词典版)
释义
义参「迎刃而解」。见「迎刃而解」条。
典源
此处所列为「迎刃而解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 《晋书.卷三四.杜预列传》王濬先列上得孙歆头,预后生送歆,洛中以为大笑。时众军会议1>,或曰:「百年之寇2>,未可尽克3>。今向暑4>,水潦5>方降,疾疫将起,宜俟6>来冬,更为大举。」预7>曰:「昔乐毅8>藉济西一战9>以并10>强齐11>,今兵威已振,譬如破竹12>,数节之后,皆迎刃而解,无复着手处也。」遂指授13>群帅,径造14>秣陵15>。所过城邑,莫不束手16>。议者乃以书谢之。
(1) 会议:聚在一起商议。
(2) 百年之寇:东吴自孙权(公元182~252)建国至孙皓(公元264~280)时,立国约一百年,故称「百年之寇」。
(3) 克:战胜。
(4) 向暑:接近夏天。向,接近。
(5) 水潦:水势盛大。潦,音ㄌㄠˋ,雨下很大的样子。
(6) 俟:等待。
(7) 预:杜预(公元222~284),字元凯,西晋京兆杜陵人。晋武帝任命为镇南大将军,率兵灭吴,结束三国鼎立局面,后封为当阳县侯。
(8) 乐毅:战国时人,生卒年不详。燕国名将,昭王时拜为上将军,曾率燕、赵、楚、韩、魏五国兵伐齐,下齐七十余城,封昌国君。
(9) 济西一战:指战国时,乐毅率燕、赵、楚、韩、魏五国兵伐齐,大败齐军于济水西岸,齐泯王亡走莒城。乐毅趁势攻入齐国首都临淄,总计攻下七十余城。
(10) 并:通「并」,兼并。
(11) 齐:国名,战国七雄之一。故址在于今山东省北部、河北省东南部一带。周武王封姜太公于此,传至战国时,君位被权臣田氏篡夺。后为秦国所灭。
(12) 破竹:剖开竹子。
(13) 指授:指点传授。
(14) 径造:直接进攻。径,通「迳」,直接。造,至。
(15) 秣陵:地约当在今南京市附近,三国吴孙权于汉献帝建安十年得秣陵,改名为建业。
(16) 束手:无计可施,无法抵抗。
(1) 会议:聚在一起商议。
(2) 百年之寇:东吴自孙权(公元182~252)建国至孙皓(公元264~280)时,立国约一百年,故称「百年之寇」。
(3) 克:战胜。
(4) 向暑:接近夏天。向,接近。
(5) 水潦:水势盛大。潦,音ㄌㄠˋ,雨下很大的样子。
(6) 俟:等待。
(7) 预:杜预(公元222~284),字元凯,西晋京兆杜陵人。晋武帝任命为镇南大将军,率兵灭吴,结束三国鼎立局面,后封为当阳县侯。
(8) 乐毅:战国时人,生卒年不详。燕国名将,昭王时拜为上将军,曾率燕、赵、楚、韩、魏五国兵伐齐,下齐七十余城,封昌国君。
(9) 济西一战:指战国时,乐毅率燕、赵、楚、韩、魏五国兵伐齐,大败齐军于济水西岸,齐泯王亡走莒城。乐毅趁势攻入齐国首都临淄,总计攻下七十余城。
(10) 并:通「并」,兼并。
(11) 齐:国名,战国七雄之一。故址在于今山东省北部、河北省东南部一带。周武王封姜太公于此,传至战国时,君位被权臣田氏篡夺。后为秦国所灭。
(12) 破竹:剖开竹子。
(13) 指授:指点传授。
(14) 径造:直接进攻。径,通「迳」,直接。造,至。
(15) 秣陵:地约当在今南京市附近,三国吴孙权于汉献帝建安十年得秣陵,改名为建业。
(16) 束手:无计可施,无法抵抗。
典故说明
此处所列为「迎刃而解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 杜预是西晋时的闻名大将,他的学识渊博,时人称为「杜武库」。据《晋书.卷三四.杜预列传》载:蜀汉灭亡之后,孙吴偏安江东。于是晋武帝派杜预为「镇南大将军」,统军攻打东吴。战事进展得很顺利,短短数日就攻占吴国许多城池,吴军都督孙歆等人被俘。杜预想要趁胜追击,但有官员表示反对。他们认为吴国已久,一下子很难攻下;而且南方正是雨季,容易河水泛滥,行军不易;加上天气炎热,疫病容易流行。不如暂停进攻,等到冬天再说。但杜预举出当年乐毅的济西之战为例,认为「我军现在士气旺盛,如果趁机伐吴,就像用刀劈开竹子一样,只要劈开前面几节,下面也会顺着刀势轻易地劈开了」。晋武帝接纳了杜预的建议,继续进攻吴国,果然节节顺利,很快地灭了吴国。后来「迎刃而解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战事进展顺利。亦用来比喻事情很容易解决。
书证
- 01.唐.韩愈〈贞曜先生墓志铭〉:「及其为诗,刿目鉥心,刃迎缕解。」
- 02.元.戴良〈元故冲玄处士罗君墓志铭〉:「乡有狱讼,有司所不能决者,处士片言拆之,即刃迎缕解,悦服而去。」
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,不保留版权,如有侵权,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! 免责声明:本站非营利性站点,以方便网友为主,仅供学习。
Tip:SCC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