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四分五落】的意思和解释
【四分五落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成语词典版)
释义
义参「四分五裂」。见「四分五裂」条。
典源
此处所列为「四分五裂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 《战国策.魏策一》张仪为秦连横,说魏王曰:「魏地方不至千里,卒不过三十万人。地四平,诸侯四通,条达辐凑,无有名山大川之阻。从郑至梁,不过百里;从陈至梁,二百余里。马驰人趋,不待倦而至梁。南与楚境,西与韩境,北与赵境,东与齐境,卒戍四方,守亭障者参列。粟粮漕庾,不下十万。魏之地势,故战场也。魏1>南与2>楚3>而不与齐4>,则齐攻其东;东与齐而不与赵5>,则赵攻其北;不合于韩6>,则韩攻其西;不亲于楚,则楚攻其南。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。……为大王计,莫如事秦,事秦则楚、韩必不敢动;无楚、韩之患,则大王高枕而卧,国必无忧矣。」
(1) 魏:战国时的一国。其故址约在今河南省北部、山西省西南部一带,后灭于秦。
(2) 与:接近、亲近。
(3) 楚:周成王封熊绎于楚,春秋时称王,为战国七雄之一。领有今湖南、湖北、安徽、浙江及河南南部,后为秦所灭。
(4) 齐:战国七雄之一。故址在今山东省北部、河北省东南部一带。
(5) 赵:战国时七雄之一。约统有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带。
(6) 韩:战国时晋大夫韩氏与赵、魏分晋后建立的国家,其地在今河南省中部,及山西省东南部一带。介于魏、秦、楚三国之间,为兵家必争之地,后为秦所灭。
(1) 魏:战国时的一国。其故址约在今河南省北部、山西省西南部一带,后灭于秦。
(2) 与:接近、亲近。
(3) 楚:周成王封熊绎于楚,春秋时称王,为战国七雄之一。领有今湖南、湖北、安徽、浙江及河南南部,后为秦所灭。
(4) 齐:战国七雄之一。故址在今山东省北部、河北省东南部一带。
(5) 赵:战国时七雄之一。约统有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带。
(6) 韩:战国时晋大夫韩氏与赵、魏分晋后建立的国家,其地在今河南省中部,及山西省东南部一带。介于魏、秦、楚三国之间,为兵家必争之地,后为秦所灭。
典故说明
此处所列为「四分五裂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 「四分五裂」原指四方受敌,国土易被分解割裂。这个成语出自《战国策.魏策一》。战国时张仪在秦国任相国,受秦惠王重用,主张以连横之策游说六国,打算让六国背叛合纵之约以事秦。张仪到魏国游说魏王,想让魏国首先事秦,让其他各国效法跟进。张仪告诉魏王说:「魏国土地纵横不到一千里,士兵不超过三十万。四周地势平坦,畅通四方的诸侯国,又没有名山大川的阻隔。从新郑到大梁只有二百多里,兵马飞驰,不用花多少力气就可以到达。南边和楚国接境,西边和韩国接境,北边和赵国接境,东边和齐国接境,士兵必须驻守四面边疆,总计防守边塞堡垒的人不下于十万。剩下可以和敌人对垒,保护国家安全的部队就不多了。魏国的地势,本来就是个战场。假使魏国向南与楚国友善而不和齐国友善,那么齐国就会攻打魏国的东面;向东与齐国友善而不和赵国友善,那么赵国就会攻打魏国的北面;与韩国不合,那么韩国就会攻打魏国的西面;不亲附楚国,那么楚国就会攻打魏国的南面;这就是所谓的四分五裂的地理形势啊!」张仪以告诉魏王,魏国正处于四方受敌的情势,国土容易被分解割裂,游说魏背弃合纵,加入连横以事秦。后来「四分五裂」被用来形容分散而不完整、不团结。
书证
- 01.《董西厢.卷二》:「蓦闻人道,森森地諕得魂离壳。全家眷爱,多应是四分五落。」
词典附录
- 修订本参考资料:散乱错杂的样子。元˙白朴˙墙头马上˙第四折:送的人四分五落,两头三绪。水浒传˙第十九回:若是四分五落去捉时,又怕中了这贼人奸计。亦作四纷五落。
【四分五落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修订版)
- 散乱错杂的样子。元.白朴《墙头马上.第四折》:「送的人四分五落,两头三绪。」《水浒传.第一九回》:「若是四分五落去捉时,又怕中了这贼人奸计。」也作「四纷五落」。
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,不保留版权,如有侵权,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! 免责声明:本站非营利性站点,以方便网友为主,仅供学习。
Tip:SCC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