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公车上书】 基本信息(拼音,读音等)  我要纠错

简体

繁体

公車上書

拼音

gōng chē shàng shū

怎么读

【公车上书】的意思和解释

【公车上书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书)
  •   「公车上书」是科举时代进京赶考的举人上书朝廷建言国是的故事。清末康有为,便曾以举人身分而向德宗皇帝上书,请示变法维新。康有为原名祖诘,字广夏,号长素,后又号更生,清咸丰八年(1858)生于广东南海县亚樵山北之银塘乡。有为幼承家教,十八岁则从朱次琦学。有为治经,初好〔周礼〕,思以经义明治术;后专〔公羊〕,悟王莽、刘歆假经术缘饰,凡刘歆所欲立学官者皆伪,遂尽弃旧说,着〔新学伪经考〕等书。曾设垫于广州长兴里,后迁移到广州府学宫之仰高祠,号曰万木草堂,梁启超从学于此。
      光绪十一年(1885)中法战后,康有为以国势危岌,于光绪十四年,以布衣伏阙上书,极陈外国相逼、中国危险之状,并揭发俄人蚕食东方之阴谋,称道日本变法致强之故事,请厘革积弊,修明内政,取法泰西,实行改革。时京师之人,咸以康有为病狂,大臣阻隔,不为代达。康氏重返广州设馆。迨光绪二十一年中日战后,乃复至京师,联络十八省举人一千二百余人,作〔公车上书〕,建议德宗「变法成天下之治」。此举后人比之后汉太学生之上书,为后来学生运动之先河。此书共万余言,极言变法之不可缓。同年五月,再上书言变法之先后次序,均为守旧大臣所阻隔。德宗之师翁同龢于〔时务报〕上见其书,大为激赏,力荐康于德宗。西太后知其事,乃革去翁同龢之官职,康遂离开北京。
      光绪二十三年(1897),德国占胶州湾,夺据青岛炮台,康有为又第五度上书,经工部守旧派反对,直到第二年二月德宗始见到有为,为之肃然动容,乃命总署诸臣,自后康有为有条陈,即日呈递,无许阻隔。
      光绪二十四年正月初八,奉旨上摺统筹全局,仿照日本维新,定国事,行新政,这是第六次上书。五月初一,又上摺。经过十年(1888~1898)七次上书的努力,康有为终于说动德宗,进行变法维新。
      所谓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,指的是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至八月七日(一八九八年六月十一日至九月二十一日),共一百零三天。变法的结局是以政变收场;杨深秀、杨铣、林旭、刘光第、谭嗣同、康广仁六君子被杀,康、梁则逃亡海外。
      康有为的〔公车上书〕,一般是指甲午战后第二次上书,虽未上达朝廷,但康、梁因此上书而名满天下,于当时之变法维新产生倡导的作用。

--作者:程运

【公车上书】 图片鉴赏

公车上书

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,不保留版权,如有侵权,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! 免责声明:本站非营利性站点,以方便网友为主,仅供学习。
Tip:SCC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