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背本趋末】的意思和解释
【背本趋末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成语词典版)
释义
义参「舍本逐末」。见「舍本逐末」条。
典源
此处所列为「舍本逐末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 #《吕氏春秋.士容论.上农》1>三曰: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,先务于农民。农非徒为地利也,贵其志也。民农则朴,朴则易用,易用则边境安,主位尊。民农则重,重则少私义,少私义则公法立,力专一。民农则其产复,其产复则重徙,重徙则死其处而无二虑。民舍2>本而事3>末,则不令;不令则不可以守,不可以战。民舍本而事末,则其产约4>;其产约而轻迁徙,轻迁徙,则国家有患,皆有远志,无有居心5>。民舍本而事末,则好智6>;好智则多诈,多诈则巧法令7>,以是为非,以非为是。
〔注解〕
(1) 典故或见于《战国策.齐策四》。
(2) 舍:通「舍」,音ㄕㄜˇ,舍弃。
(3) 事:从事。
(4) 产约:农作物生产量少。约,减少。
(5) 居心:安居乡土之心。
(6) 好智:喜爱耍小聪明。好,音ㄏㄠˋ。
(7) 巧法令:工于玩弄法令。〔参考资料〕 《战国策.齐策四》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。书未发,威后问使者曰:「岁亦无恙耶?民亦无恙耶?王亦无恙耶?」使者不说,曰:「臣奉使使威后,今不问王,而先问岁与民,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?」威后曰:「不然。苟无岁,何以有民?苟无民,何以有君?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?」
〔注解〕
(1) 典故或见于《战国策.齐策四》。
(2) 舍:通「舍」,音ㄕㄜˇ,舍弃。
(3) 事:从事。
(4) 产约:农作物生产量少。约,减少。
(5) 居心:安居乡土之心。
(6) 好智:喜爱耍小聪明。好,音ㄏㄠˋ。
(7) 巧法令:工于玩弄法令。〔参考资料〕 《战国策.齐策四》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。书未发,威后问使者曰:「岁亦无恙耶?民亦无恙耶?王亦无恙耶?」使者不说,曰:「臣奉使使威后,今不问王,而先问岁与民,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?」威后曰:「不然。苟无岁,何以有民?苟无民,何以有君?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?」
典故说明
此处所列为「舍本逐末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 「舍本逐末」原作「舍本事末」。「舍本事末」之「本」,原指农事。古时候以农立国,故以农业为本业,以工、商为末业,所以「舍本事末」是指人民不务农而从事于工、商。《吕氏春秋.士容论.上农》一文,讲的是当时的农业政策。力陈人民务农对国家的影响,直指人民从事农业就会因生产富足而不肯轻易迁徙。不务农而从事工、商,则农作物产量减少人民就会轻易迁徙,无心安居故土。且民舍本而事末,会变得好耍小聪明狡滑多诈,善于玩弄法律,颠倒是非。后来「舍本逐末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且多借指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,只重视微末小节。另外据《战国策.齐策四》载,齐国使者对于赵孝威太后见面先问齐国岁收、百姓安好,才问候齐王这件事,感到不满。于是赵孝威太后回说:「苟无岁,何以有民?苟无民,何以有君?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?」意思是:「如果没有岁收,怎么会有人民?没有人民,怎么会有国君?哪有舍去根本而问旁枝末节的道理呢?」是以人民为根本大端,君主为微末小节。
书证
- 01.《汉书.卷二四.食货志四上》引汉.贾谊〈论积贮疏〉:「古之治天下,至孅至悉也,故其畜积足恃。今背本而趋末,食者甚众,是天下之大残也。」
- 02.《汉书.卷七四.魏相丙吉传.魏相》:「民多背本趋末,或有饥寒之色。」
词典附录
- 修订本参考资料:放弃根本的农业,而从事工商业。汉书˙卷七十四˙魏相传:民多背本趋末,或有饥寒之色。颜师古˙注:本,农业。末,商贾。比喻放弃最根本或最重要的事宜,而去求取末端细节。亦作背本争末?弃本逐末?趋末背本?去本就末。
【背本趋末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修订版)
- 放弃根本的农业,而从事工商业。《汉书.卷七四.魏相传》:「民多背本趋末,或有饥寒之色。」唐.颜师古.注:「本,农业。末,商贾。」比喻放弃最根本或最重要的事宜,而去求取末端细节。也作「背本争末」、「弃本逐末」、「趋末背本」、「去本就末」。
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,不保留版权,如有侵权,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! 免责声明:本站非营利性站点,以方便网友为主,仅供学习。
Tip:SCC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