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经厂本】的意思和解释
【经厂本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修订版)
- 明代经厂所刻印的书籍。大字大本,但因出于阉宦之手,校勘不够精详,不为藏书家所重视。
【经厂本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书)
- 明朝内府司礼监经厂所刊印的图籍,称为经厂本。
司礼监原是明朝内府十二监、二十四衙门之一,于洪武17年(1384)设置,最初以掌管内廷各项礼仪及人事查核、监督廷筵、长随当差等事务,其后随着皇帝的倚重,司礼监的干政与专政逐渐形成。司礼监下辖经厂,由司礼监提督总其事,有4至6名经厂掌司执行书籍刊印与典藏,为明朝内府专门刻书的机构。
司礼监经厂刊印的书,统称为经厂本,皆出于专业刊印工匠之手,据李东阳〔大明会典〕记载嘉靖10年(1531)统计,司礼监内工匠有1,583名,合为39种别,其中有牒纸匠、表背匠、摺配匠、裁历匠、刷印匠、黑墨匠、笔匠、画匠、刊字匠等,这些皆为世袭匠户,是刻印书籍的专门人才,在16世纪的明朝,能拥有千人组成,分工精细的印刷厂,堪称世界印刷史上的壮举。
若依刊印的类别来分,经厂本可分为5种:
(一)御制书--为皇帝亲撰、诰令或敕令臣下编修的书,如〔御制大诰〕、〔大明律〕为太祖对全国臣民的律令;〔皇明祖训〕、〔圣学心法〕为太祖、成祖敕撰:〔五经四书大全〕为胡广奉敕编;〔大明一统志〕为李贤奉敕编等皆为其例。御制书是经厂本中数量最多者,李晋华〔明代敕撰书考〕所列书目,总计约100余种,传世至今者有70余种。
(二)敕刊书--为皇帝敕命刊印的书,泰半为前代着述,如成化间刊印唐吴竞〔贞观政要〕、正德间刊印宋江贽〔少微通监节要〕、嘉靖间刊印元马瑞临〔文献通考〕等皆是,敕刊书数量仅次于御制书。
(三)内府读本--即内府内书堂所习用的各种读本。明朝自宣德以后,内府设立内书堂教导小内与宫女读书识字,所用读本皆为经厂刊印。包括:〔百家姓〕、〔千字文〕、〔孝经〕、〔四书〕、〔千家诗〕、〔女诫〕、〔内训〕等。
(四)佛道经典--明朝皇帝多好佛道,内府经厂刊印不少佛道藏经,有为发愿而刻经,也有为供皇城内佛道僧侣诵经之用,例如:明朝刊印两部有名佛教大藏经〔南藏〕与〔北藏〕,其中〔北藏〕即为经厂所刊印,是成祖永乐18年(1420)为太祖及马皇后追福发愿而刊印,至正统5年(1440)刊成,计678函,万历12年(1584)再刊〔续藏〕。正统10年经厂刊印〔道经〕一藏480函,万历35年(1607)再刊〔续道藏〕。此外又刊〔番经〕一藏147函,是经厂刊佛道藏经外,另一部大经典。
(五)对策试题--即每年会试选出的殿前策士,在皇帝面前对策的试题,在对策的前一日召请中书交六科廊缮写,并在内璫监督下,当夜由司礼监刊刻,于次日对策之前交至殿前。
明末宦官刘若愚〔酌中志〕卷18〔内板经书纪略〕记载当时存板书目,总计有143种,后吕毖〔明宫史〕上集依据〔酌中志〕书目汇编的经厂本目录,按经史子集四部列出存板书目与存书数量,总计有157种,2,100余册。〔酌中志〕记:「司礼监经厂库内所藏,祖宗累朝传遗秘书典籍。」但长年来管理不善,内府书板有些被盗出公然货卖,有些被劈毁御寒,有些遭虫噬霉烂等,损毁日趋严重,刘若愚所统计的存板状况,已较万历初年时减少十分之六、七。
经厂系代表皇家出版,版面、字体、纸张皆颇为讲究,所刊的御制书以大板框、大字体表示崇敬,如万历11年刊印的〔古文真宝〕,内文为8行,每行20字,而跋文为6行,每行11字,可想见其字大如钱。字体以元赵孟頫的行书体为主,活泼浑圆,柔中带劲,但至明代后期渐趋匠气。刊印板式以大黑口、双鱼尾、四周双边为特色,富于变化,美观为尚。内文中多标明句读与圈发,便于阅览断句与辨识读音。经厂本用纸,由司礼监及乙字库制造供应,多为棉质纸,纸色洁白坚厚,墨色黑亮晶莹,堪称精品。
经厂本最大缺点,为校勘不精,讹误甚多,由于经厂本传钞、刊刻、印刷等事,皆出自司礼监之手,宦者学问较为粗浅,又多缺乏学术传承与审慎校勘的修养,不免于刊印时发生遗落文字、窜改原文,或删削对己不利的内容等事例,为后代藏书家所诟病。
--作者:张琏
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,不保留版权,如有侵权,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! 免责声明:本站非营利性站点,以方便网友为主,仅供学习。
Tip:SCC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