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腹心相照】的意思和解释
【腹心相照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成语词典版)
释义
义参「肝胆相照」。见「肝胆相照」条。
典源
此处所列为「肝胆相照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 #《史记.卷九二.淮阴侯列传》齐人蒯通知天下权在韩信,欲为奇策而感动之,……蒯通曰:「……今楚汉分争,使天下无罪之人肝胆涂地,父子暴骸骨于中野,不可胜数。楚人起彭城,转斗逐北,至于荥阳,乘利席卷,威震天下。然兵困于京、索之闲,迫西山而不能进者,三年于此矣。汉王将数十万之众,距巩、雒,阻山河之险,一日数战,无尺寸之功,折北不救,败荥阳,伤成皋,遂走宛、叶之闲,此所谓智勇俱困者也。……当今两主之命县于足下1>。足下为汉2>则汉胜,与楚3>则楚胜。臣愿披腹心,输肝胆,效愚计,恐足下不能用也。诚能听臣之计,莫若两利而俱存之,参分天下,鼎足4>而居,其势莫敢先动。夫以足下之贤圣,有甲兵之众,据强齐,从燕、赵,出空虚之地而制其后,因民之欲,西乡为百姓请命,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,孰敢不听!」
〔注解〕
(1) 县于足下:指天下大势由韩信决定。县,音ㄒㄩㄢˊ,通「悬」。
(1) 为汉:帮助投效刘邦。
(1) 与楚:效忠协助项羽。
(1) 鼎足:鼎有三足,故云三分天下。〔参考资料〕另可参考:《汉书.卷四五.蒯伍江息夫传.蒯通》
〔注解〕
(1) 县于足下:指天下大势由韩信决定。县,音ㄒㄩㄢˊ,通「悬」。
(1) 为汉:帮助投效刘邦。
(1) 与楚:效忠协助项羽。
(1) 鼎足:鼎有三足,故云三分天下。〔参考资料〕另可参考:《汉书.卷四五.蒯伍江息夫传.蒯通》
典故说明
此处所列为「肝胆相照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 在秦末楚汉相争之时,出现了一个军事天才,萧何曾经赞许他「国士无双」,刘邦也认为他「连百万之军,战必胜,攻必取」。刘邦能败项羽而称王天下,此人功不可没,他就是淮阴侯韩信。韩信年少时父母双亡,克苦读书,熟习兵法。因为出身贫贱,他在乡里屡屡受到人们的污辱和轻视,受过「胯下之辱」,但他仍旧忍辱负重,等待一展抱负的时机。陈胜、吴广揭竿起义之后,韩信投身项梁麾下。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,但都没有受到重视,于是他离开楚营,投靠刘邦。刘邦本来也没有重用他,丞相萧何知道韩信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,屡次向刘邦推荐,刘邦将信将疑,与韩信讨论军国大事之后,终于确信韩信是个人才,遂拜为大将军。韩信屡建奇功,他先以「明修栈道,暗渡陈仓」之计,顺利取下关中,使刘邦得以还定三秦;在井径口「背水一战」,大破赵军二十万;攻克齐都临淄后,楚将龙且领二十万人马来救,韩信派人用一万多个沙袋截阻淮水,利用「半渡而击」的办法,趁楚军渡水之时掘开上游的堤防,将楚军冲得大溃四逃。楚汉对立之时,韩信被封为齐王,掌握大军,项羽害怕他会效忠刘邦,对抗自己,便派武涉前去说服韩信,希望他能反汉联楚,三分天下,但遭到韩信拒绝。韩信拒绝了项羽的提议后,他的谋士蒯通认为韩信功高震主,将来天下一旦平定,必有杀身之忧,便劝韩信道:「现在的天下大势取决于将军手中,将军效忠汉王,则汉王获胜;效忠楚王,则楚王获胜。我愿与将军以肝胆互相照见,一片赤诚,贡献我的所有智慧,只怕将军不能信任我。今日项王一旦败亡,汉王接下来所要对付的便是将军。将军不如保持中立,与两王三分天下,鼎足而立。这样一来,不但将军可保全自身,天下百姓也可免于战祸。」然而韩信感念刘邦对他的知遇之恩,加上他自恃有功,认为刘邦不会对付自己,也拒绝了蒯通的提议。韩信虽深谙兵法,却不懂政治,不像张良、萧何懂得自保之道,又好大喜功,过于相信刘邦的为人。后来项羽自刎于乌江,楚军败亡,刘邦即削去韩信兵权,黜为淮阴侯。最后韩信被吕后以谋反罪名诛杀,夷其三族,这便是一代名将的下场。后来《史记》原文中的「披腹心,输肝胆」演变成「肝胆相照」这句成语,用来比喻赤忱相处。
书证
- 01.《京本通俗小说.冯玉梅团圆》:「大丈夫腹心相照,何处不可通情?」
- 02.《警世通言.卷一二.范鳅儿双镜重圆》:「大丈夫腹心相照,何处不可通情。」
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,不保留版权,如有侵权,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! 免责声明:本站非营利性站点,以方便网友为主,仅供学习。
Tip:SCC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