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学堂】的意思和解释
【学堂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修订版)
- 古代学生受教育的场所,相当于现今的学校。《初刻拍案惊奇.卷二九》:「罗家把女儿寄在学堂中读书。」《儒林外史.第一回》:「他母亲做些针指,供他到村学堂里去读书。」术数用语。命相家用来指面部近耳门的地方。《新唐书.卷二零四.方技传.袁天纲传》:「学堂莹夷,眉过目,故文章振天下。」
【学堂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简编版)
- 古代学生受教育的场所,相当于现今的学校。
【造句】王冕幼时丧父,全靠母亲做些针线,才能供他到村里的学堂读书。
【学堂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书)
- 学堂是清末民初时学校的总称。我国自清同治以后始设现代化学校;由于当时与外国的交涉日广,多需翻译人材,同治元年(1862),京师首设同文馆,唯当时只称「某某馆」,未称学堂。至同治五年,左宗棠任闽浙总督时,在马尾设立造船厂,厂内附设学习外文、造船、航海等知识的场所,分前、后堂,依不同类别授课,通称之为随厂学堂,是为学堂名称之始。光绪八年(1882),李鸿章奏设天津水师学堂,十一年,又奏设天津武备学堂,学堂之名,大为流行。
光绪二十一年(1895),津海关道盛宣怀在天津设立头、二等学堂,各修业四年,在课程上始初具规模。两年后,盛宣怀又于上海设立南洋公学,内分师范院、外院、中院、上院,「外、中、上」即含有小学堂、中学堂、高等学堂之意。
甲午年(1894)因对日战争败绩,丧权辱国,朝野改革教育之呼声日高。清德宗乃诏设京师大学堂,并谕在各省设高等学、中学、小学。其时科举制度尚未废除,民间对于学堂之是否能造就人材,并以之为进身之阶,颇存观望。光绪三十一年(1905),袁世凯与张之洞会奏停科举、兴学堂,内称「科举一日不停,士人有徼幸得第之心,以分其砥砺实修之志」,情词恳切,于是诏自明年丙午(光绪三十二年,1906)起,停办科举;科举既停,学堂制度乃得专注推行。民国元年(1912),国体更张,学堂之名改为学校;但民间仍惯称学堂甚或洋学堂,以示其有别于传统之旧制。
--作者:程禄基
相关词语
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,不保留版权,如有侵权,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! 免责声明:本站非营利性站点,以方便网友为主,仅供学习。
Tip:SCC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