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太一】 基本信息(拼音,读音等)  我要纠错

简体

繁体

太一

拼音

tài yī

怎么读

【太一】的意思和解释

【太一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修订版)
  • 宇宙万物的本源。《庄子.天下》:「建之以常无有,主之以太一。」《吕氏春秋.仲夏纪.大乐》:「万物所出,造于太一。」也作「大一」。神仙。即天帝。《史记.卷二八.封禅书》:「天神贵者太一,太一佐曰五帝。」《文选.宋玉.高唐赋》:「醮诸神,礼太一。」也作「泰一」。山名。在陕西省郿县南,高矗云表,终年积雪,故也称为「太白山」,为秦岭山脉之秀峰或以为终南山之别名。《文选.张衡.西京赋》:「于前则终年太一,隆崛崔崒。」也作「太乙」。星名。在紫微宫中,天一星之南,古代曾以之为北极星。《晋书.卷一一.天文志上》:「天一星在紫宫门右星南,……太一星在天一南,相近。」也作「太乙」。
【太一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书)
  •   太一或作大一,屡见于先秦诸子典籍中。就字义而言,太一是指最初始或最终极的原理;就实质意义言,「太一」则有多义。首先〔老子.道德经〕常以「一」喻「道」,所谓「载营魄抱一」、「道生一」、「抱一以为天下式」、「得一」等,皆以「一」喻指形上之道、自然之道,普遍精一。〔庄子.天下篇〕进而称以关尹、老聃为首的学派,「建之以常无有,主之以太一,以濡弱谦下为表,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」,直指「太一」(即道)是老子学说的核心思想。〔庄子·天地篇〕则以「泰初」(或作太初)为「道」的别名:「泰初有无,无有无名,一之所起,有一而未形」,可见泰初与太一均是指宇宙初始天地未分的浑沌状态,也可说是「道」的原貌,以及万物复归于「道」后的终极状态。〔列子〕据此进而发挥道:「有太易、有太初、有太始、有太素。太易者,未见气也;太初者,气之始也;太始者,形之始也;太素者,质之始也。气形质具而未相离,故曰浑沦……易变而为一……一者,形变之始也。」此外〔吕氏春秋.大乐篇〕称:「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。生于度量,本于太一。太一出两仪,两仪出阴阳,阴阳变化,一上一下,合而成章。……道也者,至精也,不可为形,不可为名,疆为之,谓之太一。」以及〔淮南子.诠言训〕中说:「洞同天地,浑沌为朴,未造而成物,谓之太一。」均本诸老庄思想,以「太一」为浑沌之「道」。
      其次「太一」一辞也见于先秦儒家典籍之中,如荀子以「太一」为上古时人情质朴真实的代称,〔礼论篇〕中说:「大飨尚玄尊,俎生鱼,先大羹,贵食饮之本也。飨尚玄尊而用酒体。先黍稷而饭稻梁。祭齐大羹而饱庶羞,贵本而亲用。贵本之谓文,亲用之谓埋,两者合而成文,以归太一,夫是之谓大隆。……凡礼始乎税,成乎文,终乎悦校。故至备,情文俱尽,其次,情文代胜,其下复情以归太一也。」意思是说,祭祀先王的祭品以盛清水的深色酒杯为上,以生鱼置盘中,先奉上没有盐梅佐料的肉羹,用以表明饮食以原味为本。以水酒为祭,以美酒为献;以黍稷为祭,以稻梁为饭;以无味肉羹为祭,以美味为饱餐,是兼顾追念根本与自身使用。追念根本是文饰,亲身使用是合理,二者兼顾完成礼仪,回归太古之时的朴素之情,就是所谓的大大地隆重礼节。所有的礼仪开始都十分粗略,有赖文饰以完成,最后都十分美好。所以说最完美的礼仪,同时极具真情与形式;其次有时文胜于质,最后回复真情以归太古素朴之时。质而言之,荀子认为礼仪固然出于文明进化,后世子孙踵事增华的结果,但是也必须「文质彬彬」,不可忘却礼仪形式背后的精神与真情。须知使其形式、没有精神与真情的礼仪毫无价值可言,因此「礼」应归本于原初太古之时,回复当初人们创制礼仪的其情实意,才不致流于形式具文。
      至于〔礼记.礼运篇〕则以「太一」为天地未分的浑沌状态,同时也是人文价值创造的根本。〔礼运篇〕中说:「是故夫礼,必本于太一,分而为天地,转而为阴阳,变而为四时,列而为鬼神。」就是说礼以宇宙浑沌未分,至大沌一的原理为根本,沌一的原理分而为天地,运转为阴阳相对的现象,变化为春夏秋冬四时季节,列位成通过去未来的鬼神。表面上看来〔礼运〕中的「太一」与道家构想形上自然之道的〔太一〕十分神似,但是以「太一」为礼的根本的说法,更能贯串起「宇宙论」与「价值论」的关系。质言之,〔礼运篇〕以宇宙全体的自然原理(太一)为人文价值创造的依据(礼),展现儒家思想最重要的两方面:一是肯定宇宙有价值、秩序、法则;二是肯定「天人合德」,人可依据并效法自然之道,创造人文价值。就这两点来说,道家可能只赞同前者,对后者则持保留的态度。

--作者:俞懿娴

【太一】 图片鉴赏

太一

相关词语
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,不保留版权,如有侵权,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! 免责声明:本站非营利性站点,以方便网友为主,仅供学习。
Tip:SCC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