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删诗】 基本信息(拼音,读音等)  我要纠错

简体

繁体

刪詩

拼音

shān shī

怎么读

【删诗】是什么意思

谓孔子删订《诗经》也。见「毛诗」条。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「古者《诗》三千余篇,及至孔子,去其重,取可施于礼乐。上采契后稷,中述殷周之盛,至幽厉之缺,始于衽席。故曰:『〈关雎〉之乱,以为〈风〉始。〈鹿鸣〉为〈小雅〉始,〈文王〉为〈大雅〉始,〈清庙〉为〈颂〉始,三百五篇,孔子皆弦歌之,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。』。」;《汉书·艺文志》:「古有采诗之官,王者所以观风俗,知得失,自考正也。孔子纯取周诗,上采殷,下取鲁,凡三百五篇,遭秦而全者,以其诵讽不独在竹帛故也。」;唐、陆德明《经典释文·序录》:「孔子最先删录,既取周诗,上兼商颂,凡三百一十一篇。」;《诗谱·序》疏:「如《史记》之言,则孔子之前,诗篇多矣。案,书传所引之诗,见在者多,亡逸者少,则孔子所录,不容十分去九,马迁言古诗三千余篇,未可信也。」;《六经奥论·删诗辩》:「季札聘鲁,鲁人以雅颂之外所得十五国风尽歌之,及观今三百篇,于季札所观,与鲁人所存,无加损也。若夫夫子有意删诗,则当环辙之时,必大搜而备索之,奚止十五国乎。」;清、朱彝尊《经义考·诗》:「郑樵曰:『上下千余年,诗才三百五篇,有更十君而取一篇者,皆商周人所作,夫子并得之于鲁太师,编而录之,非有意于删也。删诗之说,汉儒倡之。』朱子曰:『人言夫子删诗,看来只是采得许多诗。夫子不曾删去,只是刊定而已。』。」;《羣经识小·删诗》:「《论语》一则曰:『诗三百。』再则曰:『诵诗三百。』诗不止于三百,而三百是其大数,夫子岂取既删之后以为言,而曰人诵我所删之三百乎,必不然矣。」;清、顾炎武《日知录·孔子删诗》:「孔子删诗,所以存列国之风也,有善有不善,兼而存之,犹古之太师,陈诗以观民风,而季札听之,以知其国之兴衰,正以二者之并陈,可以观,可以听,世非二帝,时非上古,固不能使四方之风有贞而无淫,有治而无乱也。文王之化,被于南国,而北鄙杀伐之声,文王不能化也,使其诗尚存,而入夫子之删,必将存南音以系文王之风,存北音以系纣之风,而不容于没一也。是以〈桑中〉之篇、〈溱洧〉之作,夫子不删,志淫风也。叔于田为誉段之辞,扬之水、椒聊、为从沃之语,夫子不删,着辞本也。淫奔之诗,录之不一而止者,所以志其风之甚也。一国皆淫,而中有不变者焉,则亟录之,〈将仲子〉畏人言也,〈女曰鷄鸣〉相警以勤生也,〈出其东门〉不慕乎色也,〈衡门〉不愿外也。选其辞,比其音,去其烦且滥者,此夫子之所谓删也。后之拘儒,不达此旨,乃谓淫奔之作,不当录于圣人之经,是何异唐太子弘,谓商臣弑君,不当载于春秋之策乎。」;清、赵翼《陔余丛考·古诗三千之非》:「司马迁谓,古诗三千余篇,孔子删之,为三百五篇,孔颖达、朱彝尊皆疑古诗本无三千,今以《国语》、《左传》二书所引之诗校之。《国语》引诗,凡三十一条,惟〈衞彪傒引武王饫歌〉,及〈公子重耳赋〉、〈河水〉二条是逸诗,而〈河水〉一诗,韦昭注,又以为河当作沔,即沔彼流水,取朝宗于海之义,然则《国语》所引逸诗,仅一条,而三十条皆删存之诗,是逸诗仅删存诗三十之一也。《左传》引诗,共二百十七条,其闲有邱明自引以证其议论者,犹曰邱明在孔子后,或据删定之诗为本也。然邱明所述,仍有逸诗,则非专守删后之本也。至如列国公卿所引,及宴享所赋,则皆在孔子未删以前也。乃今考左邱明自引,乃述孔子之言所引者,共四十八条,而逸诗不过三条,其余列国公卿自引诗,共一百一条,而逸诗不过五条。又列国宴享歌诗赠答七十条,而逸诗不过五条,是逸诗仅删存诗二十之一也。若使古诗有三千余,则所引逸诗,宜多于删存之诗十倍,岂有古诗则十余倍于删存诗,而所引逸诗,反不及删存诗二、三十分之一。以此而推,知古诗三千之说,不足凭也。」

相关词语
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,不保留版权,如有侵权,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! 免责声明:本站非营利性站点,以方便网友为主,仅供学习。
Tip:SCCG